近日,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了一场名为“文明先锋——凌家滩文化玉器展”的历史文物展览,旨在向公众展示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地区的玉文化繁荣景象。这个展览由故宫博物院联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多家机构主办,汇聚了399件(套)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凌家滩遗址多年来的考古成果,还展示了最新的考古发现。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距今约5800年至5300年,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最大的史前聚落遗址之一。自1985年被发现以来,该遗址出土了大量重要的玉器,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列为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此次展览中的文物,不仅展示了凌家滩文化的玉器艺术,还深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
![](https://q2.itc.cn/q_70/images03/20241224/b049b3f5df594e0eb470b505ab150fb5.jpeg)
![](https://q3.itc.cn/q_70/images03/20241224/733998f95c494d80ba13bfbf6a1b44e6.jpeg)
展览分为六个单元:问天究源、斧钺圣权、邃古炊烟、神巫王权、天工巧艺和九州共辉。每个单元都通过玉器和相关文物,生动地展现了凌家滩文明的独特性和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辉煌篇章。
凌家滩遗址不仅是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也是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标志性遗址之一。考古学家严文明认为,长江下游地区的凌家滩人是最早走上文明化道路的先锋队。故宫博物院收藏了104件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石器,这些珍品在此次展览中首次与公众见面。策展人徐琳透露,为了此次展览,他们动用了大量的科技力量对参展文物进行了检测和研究,有不少新的发现。
凌家滩遗址以祭祀为主要功能,出土了许多与祭祀、占卜相关的文物,反映了当时先民的原始信仰和宇宙观。遗址共出土了6件完整的玉人,其中4件在此次展览中展出。这些玉人均为方脸,头戴介字形方格纹冠,两耳垂处各有一圆形钻孔,腰间雕有斜纹带饰。玉人服饰精美,表情庄重,双臂贴胸,十指分开,似为礼神致敬之姿,可能代表了凌家滩高等级贵族中的巫师形象。
玉鹰是凌家滩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其造型和纹饰反映了先民的宇宙观和信仰。鹰侧首傲视,双翅张开,翅端各为猪首形象,可能象征着财富。鹰腹刻有八角星纹,这种纹样在凌家滩出土的玉版和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均有出现,显示了一种普遍的宗教象征。玉鹰可能用于祭祀仪式,集中了鹰、猪、八角星纹等元素,展现了先民对万物有灵的崇拜。
展览中还展示了玉龙和神树形玉饰,其中玉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有角有鳞的玉龙,呈首尾相衔的环状,龙首吻部凸出,头顶伸出两角,耳、嘴、鼻、眼以阴线刻出。神树形玉饰呈等腰三角形,扁平片状,底边对钻4个圆孔,纹饰与安徽蚌埠新石器时代双墩遗址发现的刻划树形符号以及安徽淮北汉代画像石中的树图案相似。
一组玉龟、玉版、玉签的展示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玉器均为故宫博物院所藏,1987年出土于凌家滩4号墓。玉龟由背甲和腹甲组合而成,两片玉甲上的小孔正好相对,可用绳穿入,组成一副完整的玉龟甲。玉版出土时夹在玉龟的背甲、腹甲之间,位于墓主的腰部,旁边还有一根玉签,三者可能组合使用。玉版略呈长方形,正面略凸,反面稍内凹,两面均抛光。玉版四周有23个小钻孔,正面刻纹,中心圆内为八角星纹,大小圆之间以直线均分为8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各有一条圭状纹,分别指向八方,呈放射状。大圆外有4条圭状纹指向四角。八角星纹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一种图腾符号,可能与古代的天文观测和宗教信仰有关。
凌家滩文化玉器展不仅展示了史前玉器的精湛工艺和艺术价值,还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社会信仰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它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明探源之旅。
本文来自作者[eeekj]投稿,不代表白鹜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p.eeekj.cn/zixue/202412-8119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白鹜号的签约作者“eeekj”!
希望本篇文章《折射五千年前璀璨文明》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白鹜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近日,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了一场名为,文明先锋——凌家滩文化玉器展,的历史文物展览,旨在向公众展示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地区的玉文化繁荣景象,这个展览由故宫博物院联合安徽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