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详细分析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案的一审判决,以及相关的法律原则和专家解读。
案件基本情况
2024年12月30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张某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而马某某则依法不予刑事处罚。这一判决当天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的连番解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等专家对此案件的处理原则进行了深入分析。
法律原则与专家解读
张建伟教授强调,该案件的办理严格遵循了依法办案的法治原则。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应坚持宽严相济、惩教结合的原则,以及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相统一的原则。以下是专家对该案件的几个解读视角:
1. 对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追诉
对于低龄未成年人的恶性犯罪,法律不应放弃追诉的责任。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核准追诉的决定,不仅为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而且为确保通过起诉提交人民法院选择符合正义标准的处理方案创造了条件。在共同犯罪案件中,这种追诉有助于明确每个犯罪嫌疑人的地位和作用。
2. 未成年人犯罪的从轻减轻处罚
尽管民众在激愤之下强烈要求严惩罪犯,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理性不够健全,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应给予相对成年人犯罪更宽的处罚。根据国际上的刑事司法通例和我国刑法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这体现了我国刑法的文明和进步。
3. 公正处理未成年人犯罪
在这起案件中,第三被告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但未参与预谋,也未实施具体加害行为。根据刑法第17条第5款的规定,不予刑事处罚,而是进行专门的矫治教育,限制人身自由,并在封闭场所内进行矫治和教育。这种处理方式符合案件应有的罚当其罪、各得其所、教育挽救的正义标准和刑事政策。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广泛关注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指出,邯郸低龄未成年人杀人案引发了全国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广泛关注。该案件的判决既严格惩治了犯罪,又充分考虑了被告人和被害人都是低龄未成年人的特点。这一判决的相关法律适用,将对我国司法机关和社会各界全面准确理解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法律产生深远影响。
1. 对严重恶性犯罪未成年人的依法惩治
本案判决体现了对那些主观恶性深、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坚决依法惩治的态度。这不仅能够通过刑罚实现对犯罪被告人的矫治,而且能够发挥刑事法律的震慑作用,教育更多未成年人从小养成尊法、守法的意识。特别是对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不论被告人是否是未成年人,都会依法严惩,以实现对未成年人群体合法权益的全面保护。
2.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依法从宽处理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依法从宽处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了对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不得判处死刑,该公约的原则也转化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刑事法律的基本规定。作为该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以及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本案判决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国际法以及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对未成年人犯罪依法从宽处理的原则。
3. 对不予刑事处罚未成年人的专门矫治教育
对触犯刑法不予刑事处罚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不同特点的少年司法制度以及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分级分类治理制度。我国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确立了专门矫治教育制度,对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予以专门矫治教育。通过专门矫治教育,在封闭场所内对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教育,改变未成年人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提升未成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以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邯郸市中级法院的判决不仅体现了法治原则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考虑,而且对我国司法机关和社会公众理解和适用未成年人保护及犯罪预防法律提供了重要指导。
本文来自作者[eeekj]投稿,不代表白鹜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p.eeekj.cn/zixue/202412-8329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白鹜号的签约作者“eeekj”!
希望本篇文章《主犯为何能逃脱死刑 (为什么主犯比从犯判的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白鹜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本文将详细分析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案的一审判决,以及相关的法律原则和专家解读,案件基本情况2024年12月30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