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公务员选调政策出现了显著变化,对留学生的报考资格做出了限制或拒绝。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留学生的职业规划,也对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多元化构成提出了挑战。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分析:
公务员选调政策变化
2024年起,中国多省市公务员选调政策开始对留学生设置门槛。例如,经济大省广东省在2025年度的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计划中,取消了国(境)外知名高校的名单,包括60所全球名校。考公大省的定向选调和常规选调范围也取消了海外高校。北京市的定向选调明确将留学生排除在外,而优培计划虽然允许留学生报名,但要求海外名校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国内的43所双一流高校或25所高校建设学科。
留学生就业优势减弱
海归的就业优势逐渐减弱,留学生在体制内的就业机会明显减少。尽管留学生理论上仍可通过国家和各省市途径进入体制内,但这条路变得愈发拥挤。一些海外名校毕业生开始转向乡村和县城编制,甚至有博士生报考18线乡镇基层公务员,硕士生考入教育局等岗位。
留学生对体制内工作的向往
据中国世界青年峰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海外留学生毕业后首选考公务员的比例高达17.73%,74.4%的留学生认为海归群体中存在考公热现象。在毕业后首选找全职工作的留学生中,84.21%打算回国就业,其中45.23%最想去国/央企工作,显示出留学生对体制内工作的强烈向往。
政策变化的原因
选调生的选拔标准与公务员不同,更侧重于政治素质。这可能是多省市选调政策对留学生限制的原因之一。随着国内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部分省市可能认为国内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更符合公务员队伍的需求。
各省市选调政策的具体变化
河北省从2023年开始,对留学生的选调范围进行调整,2024年进一步缩小到国内重点院校与河北省属骨干本科院校。河南省同样在2024年的定向选调中只招录国内部分高校毕业生。山西省则是逐步减少海外院校的招录名额,直到2024年完全不再招录海外院校学生。
政策变化的影响
这些变化对留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尤其是在留学群体中,考公考编是一个重要的职业选择。随着广东、山东等省市对留学生做出明确限制甚至拒绝,可能会有更多省市跟进,这将进一步影响留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心态。
结论
中国多省市公务员选调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对国内高等教育质量和政治素质的重视,同时也对留学生的职业规划产生了直接影响。这一政策变化值得留学生和相关教育机构关注,并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本文来自作者[eeekj]投稿,不代表白鹜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p.eeekj.cn/zixue/202412-8381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白鹜号的签约作者“eeekj”!
希望本篇文章《名校留学生 多省市选调开始 拒绝 (名校留学生多不多)》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白鹜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近期,中国公务员选调政策出现了显著变化,对留学生的报考资格做出了限制或拒绝,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留学生的职业规划,也对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多元化构成提出了挑战,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