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有一种独特的蓝色象征,跨越了600多年的历史长河,至今仍以其独特的魅力惊艳世界。这便是起源于元朝,因明代景泰年间而广为流传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人们更习惯称之为景泰蓝。2006年,这一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其在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中的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要聚焦的文物是馆藏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一件铜胎掐丝珐琅鹦鹉摆件。这件作品以其精致的工艺和生动的造型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仔细观察,鹦鹉的身体曲线微微弯曲,头部扭转的姿态展现出一种倔强的生命力,而微微张开的嘴巴则透露出一丝调皮的气息,仿佛在倾听着周遭的窃窃私语。
鹦鹉的羽毛鲜艳而典雅,散发着宝石般的光泽,这种色彩的搭配不仅美观,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鹦鹉”与“英武”谐音,象征着英明神武,而“同应”则寓意着应有尽有。
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铜与珐琅完美结合,经过多道工序烧制而成的工艺品。其艺术特点可以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工艺之繁琐、复杂,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巅峰之作。
在清朝乾隆年间,景泰蓝工艺达到了鼎盛,乾隆帝作为国服第一艺术总监,极大地推动了景泰蓝成品种类的丰富和工艺水平的提升。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见景泰蓝的身影。乾隆帝在各地选拔能工巧匠,扬州的珐琅大王王世雄脱颖而出,他带着江南景泰蓝的特色——蓝绿冷色调和细腻风格,以及园林、花卉、运河等元素,北上进宫。
扬州,这个古代的国际大都会,因元朝大运河的成功裁弯取直而南北贯通,明清时期盐业的繁荣使扬州成为了运河上最为繁荣的城市。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扬州成为著名的艺术中心,许多精美的艺术品通过运河汇聚于此。扬州的东关街,作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见证了扬州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园林文化的起源。扬州的文人和手艺人也是从这里出发,沿着运河北上或南下,传播着扬州的文化。
扬州文化,正是由运河孕育出的一种包容南北的移民文化。我们在博物馆中看到的这只小鹦鹉,正是这种南北文化交融的最好见证。鹦鹉的翅膀是蓝白黑三色交叠,而腹部和尾部则是纯净的白色,如同运河上翻涌的浪花,灵动而活泼。蓝色象征着流淌了2500多年的运河,深邃而悠远;黑色则赋予了这件宫廷器物端庄和大气。
或许匠人在制作这只鹦鹉时,心中所想的是对运河这片葱茏绿意的最好思念。他通过这件作品告诉我们,即使时光流转,文化的传承和对艺术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这件铜胎掐丝珐琅鹦鹉摆件,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传承。
本文来自作者[eeekj]投稿,不代表白鹜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p.eeekj.cn/zixue/202501-8478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白鹜号的签约作者“eeekj”!
希望本篇文章《国潮风尚 穿越时光的东方韵味 探索中国文物中蕴含的国潮元素 (国潮风穿搭女)》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白鹜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在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有一种独特的蓝色象征,跨越了600多年的历史长河,至今仍以其独特的魅力惊艳世界,这便是起源于元朝,因明代景泰年间而广为流传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人们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