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中国义务教育学校课间安排的改革,特别是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所带来的影响和思考。文章通过实地探访北京不同学校,展示了课间时间延长后孩子们的活动变化和教育方式的转变。
改革背景: 文章开头描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刘思晗在课间进行50米赛跑的场景,展现了孩子们对课间活动的热爱和活力。随后,文章提到了自今年秋季学期起,义务教育学校课间安排的调整,即原则上将课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这一改革带来了5分钟的微小变化,但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间活动变化: 文章通过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房山区青龙湖镇中心小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等学校的案例,展示了课间活动的新面貌。学生们在课间玩游戏、做花馍、体验音乐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压力,提升校园生活质量。
教育理念转变: 文章强调了课间的重要性,提出“健康第一”的理念,并引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冬梅的话,强调尊重孩子选择,让他们自由探索和玩耍的重要性。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圆恩寺校区的实例,展示了学生如何成为课间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推动了教育从管理导向向育人导向的转变。
师生互动与课间育人: 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老师如何从课间的管理者转变为陪伴者和参与者,通过师生共创自编操、同订课间公约等方式,将课间打造成学生成长的空间。德育副校长康昕强调了激发学生成长内驱力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我的课间我做主”中全面发展。
政策实施与教育目标: 北京教委通过“课间一刻钟”政策的落地,组织了专题培训,用小切口撬动大改革。文章引用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周凯的话,强调了充分尊重课间的时长和价值的重要性。
教育实践案例: 文章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教育实践案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百草园,硕博学校的小菜园等,展示了如何将课间活动融入教学,使学校的每一分钟都成为育人阵地。
社会反响与期待: 文章最后引用了网友和家长的观点,他们对课间时间延长表示支持,并提出了实施过程中的期望和建议,如安全教育和设施的完善。
文章详细分析了课间时间延长对学校、学生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强调了教育改革的深远意义,并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案例和社会各界的反馈。
本文来自作者[eeekj]投稿,不代表白鹜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p.eeekj.cn/zixue/202501-8500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白鹜号的签约作者“eeekj”!
希望本篇文章《带来了哪些变化 课间延长五分钟 (带来了哪些变化)》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白鹜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本文分析了中国义务教育学校课间安排的改革,特别是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所带来的影响和思考,文章通过实地探访北京不同学校,展示了课间时间延长后孩子们的活动变化和教育方式...